可能每個裝修過的人都對此有段難忘的經歷,面對專業術語的懵懂、選購材料時辛勞的奔波、對未來新家的期待……但是,大多數人的裝修記憶里也不乏“被騙的痛苦”。這種痛苦與期待同時而來,也正因為對新家有了太多的憧憬,也更容易被不法商家欺騙。
最近,記者收到了兩位讀者的投訴,他們都有著相似的裝修“被騙”經歷。消費者周先生要對自家房子進行改造,因為房間面積不大,周先生希望通過合理設計重新規劃房間格局,提高利用效率。經過朋友介紹,他在一家設計師網站平臺瀏覽后,選中一位曾經在日本學習過空間設計的室內設計師。周先生認為,日本小戶型設計改造比較有名,因此很看重這位設計師的日本學習經歷,這位設計師也為周先生的空間改造做出了讓他滿意的設計,例如縮小主臥空間來增加衛浴面積、改變次臥門的位置使得空間高效利用。
周先生如約付了設計費一萬八千多元,設計師又表示,可以將基礎裝修和包括家具、櫥柜、窗簾等軟裝“承包”給他,這樣能保證設計效果更好落地。設計師還表示,自己的工作室還和蘇州、廣州等地的家具生產工廠有合作,保證產品質量上乘、符合環保要求。周先生同意,并支付了近十四萬元的裝修首期款。但是隨著裝修進程的推進,他感到有些不對勁:對于需要尺寸定制的高低床,設計師以尺寸不合常規為由,表示合作廠家不能生產;陸續送來的家具,五金件、板材等細節存在質量瑕疵,周先生表示,其中一個餐邊柜設計師收費近九千元,但有做家具生意的朋友告訴他,這種品質家具市場售價不超過兩千元。
后來周先生無意發現,由設計師采買的家具均采購于淘寶網,且實際售價不到設計師要價的一半,更讓他感到氣憤的是,設計師以服務費為名,還在掙差價的基礎上收取了10%的服務費。在與設計師的理論過程中,設計師將周先生“拉黑”。至今,周先生都未完全搞清楚,由設計師工作室送來的這些家具和主材到底是什么品牌、什么廠家生產的,而且沒有任何購物證明或說明書,如果出現使用問題都無法維權。
消費者郭先生有著相似的遭遇。在換了房子后,他和家人想把新居好好重裝一下。經過朋友介紹,他選擇了一位曾經在一家上市家裝公司工作過的設計師。這位設計師按照郭先生的要求做出設計方案,郭先生表示滿意,并支付了七萬元的設計費。設計師隨后表示,可以將基礎裝修和軟裝交給自己,保證設計效果很好地實現。郭先生同意了,但是隨后發生的諸多事情讓郭先生很生氣,例如設計師找來的工隊磨洋工,施工現場經常只有一個工人在施工,施工質量也很差;設計師推薦的主材品牌產品價格偏高,高出同商場同品質產品的一倍以上,后來有商戶向郭先生透露出“玄機”——設計師帶來的消費者,他們要價通常比正常售價高出一倍,因為要留出給設計師的“返點”。郭先生氣憤地表示:“我知道‘返點’的存在,因為設計師幫助我挑選購買主材,我也允許他從中賺取一部分,但是這個設計師也太貪婪了,簡直把消費者當傻子對待。”
兩位消費者的境遇有相似之處——因為對未來居住空間有美好的期待,他們相信設計的力量,并愿意為設計服務買單。可以說,隨著“品質消費”的理念在裝修行業的普及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在裝修設計上花錢,與多年前習慣尋求“免費設計”的消費理念相比有很大的不同。但是,消費者在進步,我們的裝修行業呢?雖然不能以兩位消費者的經歷一概而論,但是在行業中,坑蒙拐騙的行為依然存在。就如兩位消費者而言:“設計師明白裝修消費不是常態消費,他們也不指望我們是回頭客,覺得坑一家算一家。”
從設計師角度而言,收取了設計費,依然將“返點”、差價作為賺錢的主要來源,這又是什么原因?行業越來越重視原創設計,就是希望讓設計變現,提升設計師的生存環境,尊重設計師的價值。但從目前看,或許是行業慣性使然,或者對設計重視程度還不夠,有些設計師還不習慣“站著掙錢”。裝修行業的消費模式變革,還任重道遠。